大气样品14C分析

  1. 大气14CO2采样分析

全球气候变暖备受世界关注,大气 CO2 浓度的持续增加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。工业革命前大气 CO2 浓度只有 278 ppmv(ppmv 表示 mL·L–1),至 2020 年大气 CO2 浓度已达419 ppm, CO2 浓度累计增加已经超过 43%。全球大气 CO2 浓度增加,主要是由于人为化石燃料(煤、石油和天然气)的大量使用(IPCC,2007)。2009 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达成共识,为防止全球平均气温再上升 2℃,到 2050 年,全球温室气体减排量需达到1990 年的 80%,大气 CO2 浓度不超过 450 ppm,为此世界各国着手制定各自的“碳减排”政策。定量监测和评估全球不同区域的碳排放动态已成为各国实施“碳减排”政策所关注的焦点,准确有效地示踪化石源 CO2 的时空变化特征对全球“碳减排”和气候变化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。

放射性碳同位素(14C)的半衰期为 5730±40年(Godwin,1962)。在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化石燃料,由于放射性衰变,其14C 已经枯竭,其燃烧释放的 CO2 中不含有14C,非化石源CO2由于自然界碳循环而含有相当数量的14C。通过化石源与非化石源 CO2 的14C组成差异,可以定量计算出化石源 CO2 占大气总 CO2的比例。已有研究表明,1 ppm不含14C 的化石源CO2 将对380 ppm 的现代大气的 Δ14C 产生 2.8‰的耗损(Turnbull et al,2006)。大气中14CO2 被认为是监测化石源 CO2 排放最直接有效的示踪剂(Levin and Hesshaimer,2000;Levin et al,2003;Turnbull et al,2006;Kuc et al,2007)。

大气二氧化碳提取采用全空气样冷阱法提取。1)富集: 先用泵将真空系统抽至真空(5*10-3mbar以下),确定系统不漏气后, 全空气以固定流量如200ml/min(质量流量控制器设定流速)流入真空系统,通过水阱(Water trap)除去水份(水阱主要为干冰和乙醇混合液),二氧化碳气体和杂质气体(例如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等)都收集于二氧化碳阱中(CO2 Trap,主要为液氮阱) ;在此过程中,系统压力一般小于10mbar。2)纯化:待全部空气样品提取完全,用真空泵抽系统至较高真空(5*10-3mbar),在此过程中,大部分杂质气体已被除尽,样品中二氧化碳仍然被保留在二氧化碳阱中;3)定量:通过压力计对纯化后的二氧化碳进行定量。4)收集:定量后,将二氧化碳转移至指管(液氮阱)中,并准备石墨化。5)对石墨化后的样品用AMS进行测试。

采样装置与玻璃采样瓶

实验室成员在深圳野外采集大气CO2样品

大气CO2的纯化与浓缩,与还原锌法制样同线

2. 气溶胶碳质组分14C分析

碳质气溶胶(Carbonaceous Aerosols) 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,可影响全球气候变化、大气能见度、区域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。若不考虑碳酸盐,气溶胶中的碳质可分为有机碳(OC)和元素碳(EC)两大类,是大气气溶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如,在广州,包括元素碳(EC)、一次有机气溶胶(POA)、二次有机气溶胶(SOA)等在内的有机质,在PM2.5质量中所占比重可达40~50%。

碳同位素是示踪大气碳质气溶胶来源和大气过程的有力工具。不同碳质组分的稳定和放射性碳同位素组成(δ13C和Δ14C),可提供关于其来源和过程的重要信息,信噪比(S/N)高、可比性强。黑碳(BC)的δ13C-Δ14C“双碳”同位素示踪技术近年广泛应用。根据研究目的和对象,还可以对水溶性OC (WSOC)或者腐殖酸(HULIS)进行14C分析。

气溶胶OC/EC分离系统